所謂太歲,我查了一下它的由來其實是這樣的,戰國時代的人們用木星的所在位置來紀年,當時的中國人稱木星為歲星,所以這種紀年的方法也稱為「歲星紀年法」,不過木星有一個問題,就是它的回歸週期並非365天而是399天左右,所以在計算上會有誤差,也造成了占星的不方便,因此在戰國晚年乾脆設計一顆不存在的星星叫做「太歲星」,這顆太歲星每年走30度,12年剛好會繞天空一週,這樣的紀年法稱為「太歲紀年法」,後來演變成大家熟知的「天干地支」沿用至今。
十二種生肖在天空應該也都有相對應的位置,而這個位置和太歲星相逆的時候也就是你犯太歲的時候,所以大家就必須去祭祀象徵太歲星的神明「太歲星君」來祈求平安,也就是所謂的安太歲,至於各種天體運行是怎樣因為占星有關的文獻都是古文我看不太懂,不過我覺得本命年屬正沖這樣的概念有點奇怪,我明明就是這年出生的你卻不保佑我,就好像超人明明是氪星出生的碰到氪星石卻會變成廢物一樣。
我知道有些人會非常在意犯太歲這種事情,甚至會在自己犯太歲的那一年避免外出旅遊。我自己是都會去安太歲,因為我家附近就有供奉太歲星君的廟,不過我不太會在意什麼衰不衰。我計算給大家聽,每一年會有一個正沖兩個偏沖,一個生肖平均每四年就會犯一次太歲,加上逢九會衰,所以十二年當中會衰個四年左右並不意外,再根據連假效應,如果衰完之後隔一年還會再衰一年,就會乾脆連衰三年;同理衰三年之後隔兩年如果還要再衰三年,就會乾脆連衰八年。以此類推每一年都會很衰,所以根本無須擔心。
不過大過年的,別講什麼衰不衰了,文後還是祝福大家,新的一年,要萬沒萬,打字摸字!威~!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